顯微鏡的主要類型
下表描述了光學、電子和掃描探測器類別中的主要顯微鏡類型。
光學顯微鏡
類型 | 內容 |
---|---|
數位顯微鏡 | 使用CAMERA和放大光學元件。將即時影像輸出到顯示器。 |
雙目立體顯微鏡 | 可以在低放大率下輕鬆觀察3D物體。 |
明視野顯微鏡 | 使用透射光以高放大率觀察目標物。 |
偏光顯微鏡 | 使用材料的不同透光性(例如晶體結構)來生成影像。 |
相位差顯微鏡 | 使用光干涉來顯示微小表面的凹凸不平。通常用於觀察活體細胞,而不造成污染。 何謂相位差顯微鏡? 以往的生物顯微鏡,很難實現在無色透明細胞存活時觀察到它們。而相位差顯微鏡利用光的兩個特性,繞射和干涉,可以根據亮度差異(對比度)顯示標本,因此可用於觀察無色透明的活體細胞。
|
微分干涉對比顯微鏡 | 但解析度更高,用於觀察微小的表面不規則性。但偏光的使用限制了可觀察標本容器的種類。 |
螢光顯微鏡 | 一種生物顯微鏡,透過使用汞燈等特殊光源觀察樣本發出的螢光。當與其他設備結合使用時,明視野顯微鏡還可以進行螢光成像。 |
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 | 一種螢光顯微鏡,使用倏逝波僅照亮標本表面附近。與以往顯微鏡相比,觀察的區域通常非常薄。由於背景光減少,可實現分子級別的觀察。 |
雷射顯微鏡 (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) |
能夠使用雷射光清晰地觀察不同焦距的厚樣本。 |
多光子激發顯微鏡 | 使用多個激發雷射器,可減少對細胞的損傷,並實現深層區域的高解析度觀察。這種類型的顯微鏡適用於觀察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和血流。 |
結構照明顯微鏡 | 是一種採用先進技術的高解析度顯微鏡,能夠克服光學顯微鏡中由光繞射引起的有限解析度。 何謂結構照明顯微鏡? 結構照明顯微鏡是一種基於技術的高解析度顯微鏡,能夠克服光學顯微鏡中因為光繞射極限而造成的有限解析度。
|
電子顯微鏡
類型 | 內容 |
---|---|
透射電子顯微鏡(TEM)、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等 | 透過向目標物發射電子束,來放大目標物。 |
掃描探測器顯微鏡(SPM)
類型 | 內容 |
---|---|
原子力顯微鏡(AFM)、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(SNOM)等 | 利用探測器掃描樣本表面,以此相互作用來量測細微的表面形狀或特性。 |
其他
類型 | 內容 |
---|---|
X射線顯微鏡、超音波顯微鏡等 | - |
除上述類別外,光學顯微鏡可分為以下幾類:
按應用分類
生物顯微鏡 | 放大倍率為50×至1,500×,透過將樣本切片固定在載玻片進行觀察。 |
---|---|
(雙目)立體顯微鏡 | 雙目系統能夠在無需切片的狀態下對昆蟲或礦物等樣本進行3D觀察。放大倍率為10×至50×。 |
按結構分類
正置顯微鏡 | 從上方觀察目標物。用於觀察載玻片上的標本。 |
---|---|
倒置顯微鏡 | 從下方觀察目標物。用於觀察培養皿中浸沒在培養液中的細胞。 |
放大觀察和儀器
顯微鏡是一種光學儀器,使用兩個凸鏡頭放大物體進行觀察。
當光學顯微鏡用於研究領域時,可使用可視光或紫外光照射樣本。根據其結構的不同,生物顯微鏡分為正置顯微鏡和倒置顯微鏡,放大倍率範圍為10×至1500×。
根據不同的放大倍率要求,可使用不同類型的顯微鏡。放大鏡用於進行快速的低放大倍率檢查;雙目顯微鏡用於進行10×至50×放大倍率的觀察,而正置或倒置顯微鏡用於進行50×至1500×放大倍率的觀察。
根據放大率劃分可觀察物
放大率 | 儀器 | 範例 |
---|---|---|
1× | 裸眼 | 頭髮(約0.1 mm) |
約2×至5× | 放大鏡 | 植物或昆蟲 |
約10×至20× | 立體顯微鏡 | 水蚤和其他微生物 |
約50× | 正置/倒置顯微鏡 | 昆蟲的復眼 |
約100× | 正置/倒置顯微鏡 | 草履蟲 |
約200× | 正置/倒置顯微鏡 | 花粉 |
約400× | 正置/倒置顯微鏡 | 眼蟲屬 |
約800×至1,500× | 正置/倒置顯微鏡 | 細胞或染色體 (約0.2 µm) |
約2,000×至1,000,000× | 電子顯微鏡 | 從1 μm到0.1 nm的物體,例如DNA(2 nm) |
小知識:1×放大率的參考是多少?
1×的放大率指人眼可清晰觀察到附近物體的點。由於該點與物體的間距為250 mm(明視距離),因此在此距離下可以觀察到的物體尺寸即為1×。